现如今,停车资源稀缺,停车市场规模巨大,如何解决停车困难?停车APP开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互联网停车市场规模将 达到3000 - 4000亿元,在国家政策扶持与行业前景广阔的大环境下,以停车APP为代表的"互联网+停车"智慧平台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智能停车设备厂商、停车管理公司以及从未有 过停车行业经验的互联网公司、传媒公司等看好 "互联网+停车"千亿级的大蛋糕,智慧停车概念越炒越热。
国内外
停车APP发展现状
在
停车APP方面,欧美作为全球最发达的汽车市场,在该领域走在了全球的前列,国外较为活跃的
停车APP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智慧停车, 通过各自的核心技术帮助城市缓解停车难问题,其共同点是均通过与停车场合作,基于互联网C2C平台汇聚海量停车位信息,通过对接空闲车位与停车用户需求,消除泊位与驾驶员停车需求信息不对称问题,最大限度盘活空闲停车位。国外众多
停车APP的成功经验为我国
停车APP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我国
停车APP发展现状
"互联网+停车"企业快速崛起,热钱涌动, 全国已成立及即将成立的
停车APP企业已到达200 余家。某行业网站公开的截至2015年7月底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百家
停车APP企业仅24%的企业还处于发展活跃状态,仅6%的企业完成了PRE-A/A轮融资,3%的企业完成了天使轮融资, 5%的企业通过自筹或政府投资的方式立足,其余 86%的企业尚未透露投融资情况。
停车APP的主营业务功能包括停车场信息查询、车位预定、停车诱导、停车道闸、缴费支付、车位共享、代客泊车、场内定位、停车増值服务以及今后可能衍生的停车设备供应、停车场经营管理等多方面, 支付方式也从现金、停车卡、银联卡等发展为以 支付宝、微信、车载标签为代表的多元化支付方 式。
国内
停车APP企业,多数覆盖停车场有限,目前实现的主要功能仍仅限于停车场导航、车位数据査询等数据资源的整合发布及电子支付功能,真正能做到"智慧停车"的还不多。
国内外
停车APP比较
鉴于国内外停车市场的不同特征,国外
停车APP与国内相比有以下不同:
(1)盈利模式不同
国外
停车APP主要以收取交易费的方式实现盈利。而我国的
停车APP在互联网思维的引领下,多数不依靠停车过程本身盈利,而是将停车作为打开汽车后市场的入口,期待掌握停车大数据为车主提供汽车服务盈利。
(2) 对硬件投资的态度不同 国外
停车APP企业期望尽可能减少基础设施投资,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数据整合,这样的模式具有投入小、扩展快的优点,但也存在数据质量欠佳、集成平台难统一的困境。我国企业更重视硬件投入,期望通过硬件设备占领市场,确保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实时数据,但存在较高的改造及设备投入成本。
(3 )功能差异
国外
停车APP主要提供的是车辆进场前服务, 将停车位具体信息发送给平台用户,而我国企业除开展进场前服务外,更多的功能则集中于进场后的支付及停车増值服务,涵盖的服务范围更广。
国内
停车APP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回望2015年,"互联网+停车"快速崛起, 热钱涌动。但加入这场廝战的创业军团大多数昙 花一现,黯淡收场,目前还留下少数坚守者问道寻方,其面临的困难及挑战如下:
(1) 现有横式难以复制,市场开拓困难
"滴滴"模式是多数停车020企业必谈的榜样,虽同属交通领域,但停车行业与公共出行交 通有较大区别,停车领域除驾驶员用户端外,决定互联网停车的关键是无数独立的停车场及停车泊位信息。停车资源产权方复杂,既有经营公共资源的政府部门,又有独立的开发商、停车管理公司、物业公司,公关资源门槛高,利益协调复杂,产权方所有权意识较强,各自为营,分享观念薄弱。
(2) 硬件改造投资的门槛难以跨越
绝大多数企业处于快速占领停车场资源的初级挣扎阶段。与"滴滴”模式不同,"滴滴"模式通过补贴的方式让软件迅速渗透,成本低,见效快。而停车场"互联网+"的应用逃不过硬件的改造,改造及安装成本巨大。若想实现预定、反向寻车等功能,获取数据的难度更大,硬件改造成本则更高。
(3) 难以逃脱"烧钱不一定能活、不烧钱必死"的O2O魔咒,现金流才是生存之道
"萝卜停车"创始人及"停开心"创始人在互联网停车梦想破灭后为大家分享了很多经验, 前辈的经验让我们体会到:虚拟的估值只是华丽的外表,现金流才是生存王道。
停车APP企业最重要的是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尤其不能指望在困难的时刻VC资金输血,做企业不能有任何投机心态。
(4) 受互联网思维影响而没有深入探讨盈利模式
O2O创业者们似乎都不关心盈利问题,"大数据、云平台、互联网思维"是他们经常提到的。 而2012年至今,梦想破灭的互联网智慧停车创业者不计其数。虽然"互联网+停车"发展迅猛,但该行业仍然处于新生期,由于停车行业的特殊性, "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横式"与停车行业的结合至今未实现清晰的商业闭环。
(5) 重资产引入、轻资产落地的企业难以破解转化率问题
目前很多投身"互联网+停车"的企业尚无停车管理经验,由于缺少对行业的了解,通过免费送设备大量拿下停车场,以大数据切入停车后増值产业几乎成为每个"互联网+停车"企业的必经之路。如何快速拿下停车场、如何将大数据转化为盈利,这些问题目前还未看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6) 过于重视占领停车场资源,而不进行前期调研
目前,大多数
APP企业希望占领更多的停车场, 很多企业仅以临停置为改造标准,对达到一定停放量的停车场免费升级改造,而缺少停车特征、 停车行为的基础调查。如1000车位的居住区, 90%以上的用户均采用月卡方式出入,那么企业花较大成本升级的硬件系统,最终通过
APP寻车及支付的用户会有多少?
(7 )泡沬般的虚拟繁荣,疯狂的数据造假
目前,存在部分企业为圈投资商入围,拼命在数据上作假,通过虚拟停车场假数据、刷单等方式营造虚拟繁荣。甚至有的假数据,简单识别即可让泡沬烟消云散。虚拟繁荣、虚拟市值为新兴行业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此外,停车需求分散多样,客户端操作不便, 技术存在瑕疵,地域特征强,模式可复制性低, 停车管理灰色空间大、阳光化难度大等,均是" 互联网+停车"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与挑战。
"互联网+停车"行业压力依旧较大,由于行业大规横免费赠送和安装设备,将对传统智能停车设备企业造成较大冲击。虽然目前 "互联网+停车"企业的发展存在较多的问题与挑战,但是毋庸置疑,"互联网+ "手段势必会将行业的发展推动至一个新的高度,我国智慧停车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期即将到来。
此外,"互联网+停车〃行业的蓬勃发展, 也将促使国内多家专业化停车管理公司运用互联网手段建立"停车管理+互联网"的智慧停车平台,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并进一步进行会员增值服务。届时,"互联网+停车"和"停车+互联网" 的优劣之争将由实践检验。
行业轮廓清晰、技术沉淀、服务体系构建、 格局形成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行业的发展, 优胜劣汰、兼备重组必不可免,互联网停车企业将一方面继续深化智慧停车技术,另一方面也将向停车场运营管理尝试及转型,通过智慧停车领域转向停车场运营管理领域及停车场投资建设领。
上海APP开发专家上海迅速网络,有15年成熟的开发经验,对停车APP开发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上海APP制作开发,找上海app开发专家迅速网络,4006080061,张先生,13916016158
相关推荐
特别申明:本站的主旨在于收集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给运营小伙伴提供便利。
网站所收集到的公开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
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