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迅速公众平台
关注微信联系人
企业电话:021-64391578
消费升级,消费者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有哪些?
消费升级
心里动机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用无一不在发生着变化,当然也可以说是消费升级了。从单一的购买产品到个性化、精细化的需求,消费者的心理也在不断升级。下面简单说一下消费升级时代,消费者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有哪些?
纯粹的消费,就是为了生存而消费。人活着就一定会有消费,包括简单的基本消费,如吃饭喝水穿衣住房,这其中又包括吃什么饭喝什么水穿什么衣服住什么房,除去基本消费,就是娱乐消费、教育消费、医疗消费等等各种与人息息相关的消费。纯粹的消费几乎没有很复杂的购买动机,只与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相关。
我们购物,想要与众不同,想要个性特色,但同时又希望能成为某个小圈子的一部分,找到知己;我们希望偶尔切断与外界的联系,但又时不时喜欢在朋友圈、博客、微博等分享自己生活的点滴,这种矛盾的消费心理其实很好的体现了人性的两面。
品牌线上折扣电商The Outnet与舆情监测平台Pulsar,就5月份消费者在Facebook、Instagram、Twitter发布的,与“愉悦感”’兴奋感”相关的 3300 万份帖子,共同研究表明,其中三分之一的照片都是自拍,这些自拍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炫耀颜值或展示个人魔力,而是更加强调个人成长和发展。例如打卡减肥,展示长跑成果,健身房自拍等等,社交平台逐渐变成一个督促自己实现个人目标的平台,而不是单纯的展示自我。
那么,对于品牌方而言,这意味着,除了单纯的售卖产品,还需要思考怎么通过情感诉求和创意性的消费体验满足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追求。
尽管社交平台上的用户都在强调自己的个性,仍然有一部分帖子谈的是“归属感”。无论是具有“二次元”、“颜值控”还是“吃货”等标签的用户,其实都算是在追求归属感。
也就是说,个性化并不代表绝对的与众不同,它只是建立一个社群,并将这种个性化的标签包含在其中。
在The Outnet和Pulsar的研究中,有16%的帖子在人们谈及愉悦和兴奋感时涉及新的体验和发现。例如,当消费者旅游时,他们喜欢在社交媒体上记录和分享,这种由旅游带来的新体验和发现,比起他们购买衣物、首饰等消费,前者的体验更能带给他们愉悦感。
Taylor Smith曾说, “千禧一代不太把钱花在汽车、电视和手表上。他们更喜欢租用摩托车,去越南旅游,参加音乐节,或者去爬山郊游。”
消费升级时代更是如此,比起“买了什么”,消费者更关注用这些买的东西“做了什么”,因为他们更注重体验性消费,这也就是Uber、Airbnb等公司兴起的原因,慢慢的,未来所有的企业都会建立起自己的“体验品牌”。
特别申明:本站的主旨在于收集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给运营小伙伴提供便利。 网站所收集到的公开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 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您可以联系我们
彼此协助, 彼此信任
方能将美好的蓝图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