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迅速公众平台
关注微信联系人
企业电话:021-64391578
危机四伏,百货业如何自救?
作者:上海迅速网络 来源:www.webxun.com
百货业如何自救
危机四伏
百货业如今在零售业态中举步维艰,前有电商冲击,后有APP伏击,环境可用“水深火热”来形容。2015年百货业频繁迎来“闭店潮”,人气低迷、成本上升、利润缩减等等,一系列萎靡的现象都表明百货业正在走滑坡路,风光已不似从前。
根据可靠数据显示,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是21.6%,百货增速为18.6%,而到了2015年上半年,零售增幅是10.4%,百货业增幅是3.7%,数据可以看出,百货业销售下滑速度快,而根据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在2015年7月份的一份数据也显示,2014年以来,大型百货明确要关店的数量达到38家,关店现象十分严重,最严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杭州、常州和青岛,关店现象在一二三线城市非常明显,而后来万达也宣布关闭全国45家万达百货店,种种迹象都在表明,百货业正在遭遇寒冬,危机来自四面八方。
首先,最突出的一点是电商的崛起,给百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着互联网渗透至各行各业,消费者网购的习惯随之培养成熟,加上电商惯用的“价格战”,百货逐渐沦为消费者网购的“试衣间”。
第二,国内消费陷入增长乏力期,加上领导层推进的反腐影响,导致珠宝首饰等奢侈品消费渐冷,另外商业网点的盲目扩张,商业设施缺乏布局和运营经验,进一步让百货业进入萧条期。
第三,同质化严重,服务水平得不到提升,价格却一直攀升,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控没有做分析,以商品为中心,缺乏核心经营能力。
第四,由于对消费者需求没有进行深刻分析,缺乏有效的调研数据,忽略了区域特征,而一味依赖高大上,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消费能力一般的地域,商品贵而不实用,消费者会不会买单?
第五,营销方式陈旧落后,除了打折就是满减、买二送一,缺乏与顾客之间的互动体验,缺乏追求创新的精神,消费者体验感不足。
上海迅速网络小编认为百货业萧条是内外因素的合力影响,内在因素是百货业各项经营成本的上升,外在因素就很多了,包括电商的冲击,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等,在货品种类优势不再的情况下,百货还是需要在定位和服务上对消费者多花心思。
尽管危机四伏,然而百货业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未来也不会消失。一方面,随着80、90后成为市场消费主力,正在事业发展期的购买能力也较强,比较注重个人感受,社会性较强,更讲究生活品质,休闲时间喜欢多渠道消费,例如逛商场、喝咖啡等等;另外,线上不可能完全取代线下,用户体验才是王道。
首先,未来百货业需要融合,这种融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多业态的融合,随着消费者一站式服务需求越来越明显,百货店需要进行多业态融合,将单一提供商品的模式转化为商品+服务模式;另外就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百货和电商之间要相互学习、融合,例如,现在不少百货店接入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并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展开各种线上线下促销活动,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种进步就在于拉近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他们对品牌的粘性。
其次,重经营能力,百货店需要把重产品、品牌,以商品为核心的模式,转移到重客户、重服务的经营能力上,这一点可以借鉴日韩国的做法,他们在服务方面非常注重人性化,日本百货业有着非常优秀的顾客服务,他们的服务能力体现在把能为顾客服务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考虑到,这种贴心的服务在无形之中就拉近了商家与顾客之间的距离。
再次,要“接地气”,一般来说,百货业的消费群体大多数都属于中高端消费者,但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更进一步的成熟,百货业还是需要牢牢抓住这一批消费者,并有可能更多的吸引其他中低端消费者,例如通过过季打折,或者折扣力度比较大的商品,尽可能多的让普通消费者能到百货店消费。
这就需要百货店主动降低价格,目前很多百货店的商品价格远远高于其商品价值本身,无形当中就把一部分消费者挡在了门外,那么百货店在注重品质的同时,也应该将商品的价格合理回归。
另外,要增强用户体验,也不仅仅是在商场增加几个服务设施这么简单,需要注重的是服务本身,把服务的优势有效传达到顾客,让顾客能从中体验到乐趣。
更多科技资讯:
特别申明:本站的主旨在于收集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给运营小伙伴提供便利。 网站所收集到的公开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 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您可以联系我们
彼此协助, 彼此信任
方能将美好的蓝图兑现